詩經全書共有多少篇?讀書啊,我相信但有朗朗書聲出破廬,遲早有一日有萬鯉躍龍門之奇象。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搜集瞭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古代詩歌305首,除此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瞭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最初隻稱為“詩”或“詩三百”,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傢經典,才稱為《詩經》。《詩經》按《風》、《雅》、《頌》三類編輯。《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瞭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名稱由來】
  《詩經》大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到這個名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司馬遷用的也是這個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因為後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三百一十一首,為瞭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是由於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的緣故。
  【產生年代】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為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已在春秋時期,整部詩經的時代,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產生的地域,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南到長江北岸,分佈在陜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經文史專傢考定,《詩經》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滅商(前1066年)以後產生的。
  《周頌》時代最早,在西周初年產生,是貴族文人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部分描寫農業生產。
  《大雅》也是西周時代的詩,是中國上古僅存的史詩。
  《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後。
  《魯頌》和《商頌》都產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後。
  【創作者】
  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占據詩經的多數部分。
  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成瞭詩經的另一部分。《尚書》記載,《豳風·鴟鴞》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國竹簡(簡稱清華簡)中的《耆夜》篇中,敘述武王等在戰勝黎國後慶功飲酒,其間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容與現存《詩經·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系。
  【創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宜於農業卻是實情。“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業而興盛,農業的發展促進瞭社會的進步。周族在武王伐紂之後成為天下共主,傢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主的統治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征。宗教信仰與社會政治融為一體,這就是《詩經》中為什麼會有許多祭祀性頌詩與雅詩的社會基礎。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稱刑措不用者四十年,是周代的黃金時期。昭、穆以後,國勢漸衰。後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並,夷狄交侵,社會處於動蕩不安之中。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傳承歷史】
  據說春秋時流傳下來的詩,有三千首之多,後來隻剩下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詩: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孔子編纂詩經之後,最早明確記錄的傳承人,是“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的子夏,他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他傳詩。到漢初,說詩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傢詩。齊詩亡於魏,魯詩亡於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流傳,而如今隻剩外傳10卷。當今世上流傳的詩經,則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的毛詩。
  【註本】
【芙蓉江上芙蓉花,秋風未落如朝霞。 君如載酒須盡醉,醉來不復思天涯。】  重要的註本有《毛詩正義》、宋朱熹的《詩集傳》、清馬瑞辰的《毛詩傳箋通釋》、清陳奐的《詩毛氏傳疏》、今人程俊英的《詩經釋註》、今人餘冠英的《詩經選譯》等。
  《詩經》現存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隻有幾個字不同,表現瞭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貴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有所不滿,除瞭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瞭一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於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後來,《詩經》被儒傢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風》的數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常說“詩三百”。
  風篇
  《風》包括瞭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一些地方(秦、齊、韓、趙、魏),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經過潤色後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
  十五國風分別是: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風十九篇、鄘[yōng]風十篇、衛風十篇、王風十篇、鄭風二十一篇、齊風十一篇、魏風七篇、唐風十篇、秦風十篇、陳風十篇、檜風四篇(檜即“鄶”kuài)、曹風四篇、豳[bīn]風七篇。其中周南中的《關雎》、《桃夭》,魏風中的《伐檀》、《碩鼠》,秦風中的《蒹葭》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詩經》中人生本真的體現
2.詩經:頍弁
3.詩經:青蠅
4.詩經:四牡
5.詩經:破斧
6.《詩經:清人》全詩賞析
7.詩經:芄蘭
8.詩經:泉水
9.《詩經:旄丘》全詩賞析
10.《詩經·氓》原文、翻譯、註釋與賞析
君今覽此佳作,不知可否快哉!本站祝君能日撫瑤琴聽音,夜有嬌妻伴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