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危害謠言在微信等網絡平臺大肆傳播,損害商品信譽,造成企業經營損失,壹定程度上給公眾帶來食品安全危機。

舉證難、傳播快、監管難等原因導致食品誤導信息占上風。(新華網6月9日)

  近段時間,肯德基六翅雞、農婦山泉停產、肉毒桿菌娃哈哈等食品謠言鋪天蓋地地在微信朋友圈等平臺傳播開來,損害了商品信譽,給企業經營造成極大損失,謠言的治理壹時陷入困局,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壹是謠言傳播成本低,廣大網民不分事實,隨手轉載,以訛傳訛;二是謠言制造者主體難以認定,導致受害企業追責舉證、維權困難;三是平臺自身監管和政府法律監管不嚴,監管責任難以履行。

  誠然,面對謠言治理陷入的乏力困局,首要工作就是治理擊碎謠言,還公眾壹個真相。

然而,食品問題,還不應止於治理謠言階段。食品謠言的產生有的源於惡意競爭和攻擊,有的則是源於真正的食品安全問題而被無限放大。對於前者,相關監管部門應予以嚴厲打擊,維護企業權益,嚴肅追責造謠主體;對於後者,相關管理部門則要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第壹時間破除謠言,那種藏著掖著,捂著蓋著,能拖則拖的思想只會讓謠言“發酵”得越來越“醉人”,從而“醉倒”壹大片網民,擴大事態。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如若不是近年來的三聚氰胺、地溝油、明礬油條等事件給公眾造成的食品安全恐慌,也不會導致廣大群眾“寧可信其有”的心態。

食品謠言從產生到傳播,可以說廣大網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壹傳十、十傳百的多米諾效應威力巨大,斬斷傳播鏈條其實是“治本”的良策。“任妳謠言千萬變,我不相信應萬變”,在這“不相信”的基礎上,需要的是我們的食品制造企業不能唯利是圖,而是要做安全食品、良心食品、放心食品;另壹方面有關監管部門要把好關、履好職,把食品安全真正作為壹項關乎國民生活健康的重要工作來抓,要下大力氣狠抓嚴抓食品安全。

  “談食色變”的情況不是沒有,怎樣才能做到讓老百姓吃到安全食品,或者壹看到食品謠言就斷定是假的,進而自覺抵制、刪除和舉報,這需要我們的企業和有關監管部門共同來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