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中那些骗人的真话
你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你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你的一个朋友受到坏人追杀,他潜逃到你家里藏起来了。然后那个坏人敲开了你家的门,他问你有没有见过这个人,你很镇定的说:“我上次见他,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 去年我听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讲过一个小话题,就是在你既想隐瞒真相,又不想说谎的时候该怎么办,上面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例子,你确实跟那个朋友三年没联系过了,但他现在确实就藏在你家里。你讲了一个事实,但其实你希望对方对这个事实的理解是,你到现在为止也没见过他,而且巧妙的是,你并没有撒谎。 其实,营销中常常用这种说真话骗人的技术,我们说几个例子。 我接触过一个做旅行箱的品牌,比较深入的了解过这个行业。如果你去看各个品牌的产品介绍,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顾客很难分辨究竟什么是好的。比如说,业内普遍认为科思创Markolon的聚碳酸酯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抗穿透性,所以很多旅行箱品牌就会说自己的旅行箱使用的是德国科思创Markolon的聚碳酸酯材料。 也许它用的确实是这个材料,但它可能没告诉你,它用的是不是回收料。回收料肯定会便宜很多,抗摔性也会大大降低,它说的是真话,但其实是在骗你。所以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箱子可以卖几百块,而有的箱子成本就接近一千块了。 我小时候,有段时间在家里做帮人养蜂的工作,主要工作是从蜂王台上把蜂王浆收集起来,所以也对蜂蜜有所了解。市场上的蜂蜜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假蜂蜜,就是用果葡糖浆和饴糖做的假蜂蜜;第二种是真蜂蜜,也是蜜蜂酿造出来的。 如果一个蜂蜜宣传它是山东正宗的槐花蜜,它说的也是真的,但很可能,它是在欺骗你。为什么呢?因为市场上的真蜂蜜又分两种,一种是加工蜂蜜,一种是成熟蜂蜜。 简单的说,就是蜜蜂可以用两三天时间把一个蜂巢的蜂蜜采满,但蜜蜂需要用6-10天的时间对蜂蜜进行酿造和除水,这才是自然成熟蜂蜜。 但是为了增加蜂蜜产量,市面上大量的蜂蜜是在蜂巢采满蜂蜜之后就摇出,到工厂里再加工除水以及添加防腐剂,自然成熟蜂蜜含水量低而且经过酿造可以保存两年,但是非成熟蜂蜜只能通过工厂加工。 其实都是蜜蜂酿的蜜,差别非常大,卖蜂蜜的并没有骗你,他只是有些真相没有告诉你而已。 我在飞机上常常翻看航空杂志,一本航空杂志中大概有六七个咨询和营销公司的广告。你看有些营销咨询公司写自己客户就很有艺术,如果这个客户销售量大,我就说销量;如果他市值高,我就写市值;如果他利润高,我就写利润;如果他市场展占有率高,那就写占有率。其实销量大未必就是利润高,市值高也不一定会赚钱,但他会让你觉得他的客户很有实力。 当然这些广告还会写出一种感觉,就是这些客户的成功就是靠他们一句话或者一个策略成功的,其实一个企业成功哪里有那么容易呢?这也是一种隐性的欺骗。 有一个很出名的国产饮料,它的包装特别强调用椰子肉鲜榨,不添加香精骗人,这个真的是事实,但你看了这个会感觉这饮料是鲜榨椰子汁。其实不是,你看他的配料表里就特别写了“国标允许的”添加剂。 当然这条规律在任何行业都适用,比如在教育培训行业。考研包过班和出国留学咨询都会用这样的套路,所谓考研保过,其实的宣传语是考研保过,不过退款,这个语言逻辑是有问题的,当然广告口号咱们也没必要那么深究,可是它这么说其实希望你理解的是保过,弱化了那个考不过退款。 我们看许多KOL的个人介绍中有一些宣传口径,比如说北京大学总裁班特聘教授,这个说法你也不能说错,但他确实也很虚,因为北京大学总裁班肯定没有资格给授课老师一个教授的头衔,但在“大学”里讲课,你确实也可以称为教授,或者说是“特聘导师”。而且,这些所谓的总裁班基本是外包的,跟北大清华关系不大,但对外也确实可以这么说。 当然了,这些用“真话”包装的营销话术还算有点底线,有些产品宣传起来那就真的是随便说了。比如一些电商平台在宣传页写的“古方熬制红糖”就很值得怀疑,因为古方熬制是用甘蔗汁直接熬制成红糖,红糖保留了甘蔗里面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跟纯粹的白糖是不同的。 但你如果买了一包“古方红糖”,然后看看它的配料表却写着:白糖。那其实是说明,这包“古方红糖”是用白糖熬制的,为什么用白糖呢?因为简单方便啊,熬红糖多麻烦呢。当然了,即使是真的古方熬制红糖,它可能也不会告诉你,这种加工方法是不太卫生的。 营销从出现开始,就与诚信和谎言相伴相生,许多大企业家的第一桶金也赚得并不那么光明,直到现在,也有大量的江湖套路和“赚钱门道”。但我从领读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第一篇开始,就希望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积极和正面”的营销方法和观念。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美国总统林肯说的名言:你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你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